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……

现在中国的恐怖电影

总是愿意取名叫

《七月半之XXXX》

可见“七月半”这个“鬼节”

在咱们中国人心里的印象了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七月半的官方名称叫做“中元节”

传说这一天 地府门大开

无数的鬼魂都会回到阳间

所以大家都说七月半这一点要早点回家

其实这一天

是咱们传统的追思先人的日子

很多地方会放河灯 祀亡魂

表达对先人的孝义和怀念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在天津 到了这一天

我们常常能看到路口一堆一堆的纸灰

这是咱们传统的“烧纸钱”的习俗

但是今年

《天津市文明促进条例》规定

天津市公共区域内全面

禁止焚烧迷信用品、殡葬物品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
我们可以看到祭祀的方式越发的文明起来

回想到过去 很多人并不接受火葬的方式

那时候土葬是最常见的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渐渐地 人们开始了解和接受火化

而随着社会的发展

人们观念逐渐开放

树葬、海葬等新的丧葬方式

也慢慢的发展起来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从今年起

我们已经不会再见到吹吹打打的出殡了

其实啊 过去咱们天津人讲究大办丧事

这里面的门道 年轻人知道的怕是没有几个

今天咱们就着“鬼节”的氛围

来聊聊过去天津人的丧事都有哪些“老例儿”

那些奇怪的名词

老人逝世,俗称“归家”、““过背”、“老掉”

入殓,俗说“入棺”、“收殓”

安葬俗说“过山”、“出葬”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通常所说的“白事知宾”

在天津被称为“大了(liǎo)”

一开始是对婚丧嫁娶组织者的一个称呼

现在大了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白事上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大家都知道入殓

但是有听过小殓这个词吗

其实就是直系亲属站立老人两旁

为老人理发、刮脸、净身

女性要梳好头发,穿寿衣

这个时候,两旁儿女的眼泪不可以滴到寿衣上

复杂的习俗讲究

入殓、出殡、安葬

都要请堪舆(俗称“地利先生”)

“吉日、吉时”和安葬的“风水宝地”

灵堂布置

死者头前摆放供桌

上面正中央放亡灵的遗像

右边放狭食罐子(亡灵的饭碗)

在前面正中央摆放香炉,里面点3只香

快烧完时再点燃3只

两旁为可以烧48小时的白蜡,以及贡品

最前面放一只油灯,不可以熄灭

供桌前面放一个火盆

供孝子贤孙为亡灵烧钱所用

死者腿两边摆放直系亲属敬献的花篮

要按照辈分排列

还要摆放纸童男童女

和两捆卷好的烧纸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屋里所有镜子、悬挂的字画、箱柜上的铜活

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

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

所有房间的灯不可以关闭

灵堂不能出现小狗小猫等小动物

门前布置

要请杠房师傅在门前搭棚

棚子内点长明灯,不可关闭

还可以摆放一些整打的烧纸

还有纸牛纸马

死者年龄超过60岁还要有一抬纸轿

棚子内也可以供亲友们休息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大门两旁摆放旁系亲属

和其他亲朋好友敬献的花篮和花圈

门前立挑钱纸

大门旁边的墙上要贴门报

上书“恕报不周x宅之丧”字样

门前还要点长明灯

也是不可关闭

吃饭

吃饭也很有说法,不可以吃饼类

如烙饼,烧饼,煎饼,馅饼等等

也不可以吃条状食物,如面条,粉丝等等

只可以吃馒头或米饭

主要以馒头为主

然后炖一锅肉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但是第3天亡灵火化后

办丧事的主家应该大排宴席款待所有吊唁者

可以请厨师来到家中料理或者到饭店宴请大家

主食依然是馒头或米饭

葬礼穿什么

寿衣

天津办丧事的寿衣一般男性共穿七件

布质单裤褂一身

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

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

绣花平金花袍一件

天素色褂子一件

上衣都没有领子 不钉扣绊

头上戴红缨子官帽,脚穿朝靴

内有棉袜子,戴朝珠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女性也是七件

内穿布裤褂、棉裤袄、大棉袄

氅衣、裙子,外衣都是平金绣花

头戴凤冠,披霞帔

还要莲花坠一个、如意簪一支

九连环一个、镶珍珠耳环一副

这些都是赤金的

您看这些排场

其实并没什么含义

只是为了显示家里的阔绰而已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铺金盖银

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

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

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

海被上边有一圆孔,可将死人脸部露出

上再敷陀罗被一件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还有头枕、脚枕

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、浮贴莲花

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

女姓寿衣则为汉装

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

孝服

儿女亲友要穿孝服

男子着孝帽子,帽子上有金钱及麻绳

儿子佩戴黑纱

女婿们佩戴白纱

女性没有孝帽子,要带头带子

包裹在前额上

后面两根带子要过腰

未婚女性佩戴短头带

并且头带上有花楞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孙辈分的要分别在孝帽子

黑纱或绷鞋布上的正中位置佩戴一枚绒球

外孙辈分的要将红绒球佩戴在偏边

曾孙辈分的绒球应为两枚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孝服材料多为粗白布

女婿们的孝服为漂白布

其他非亲属关系的吊唁者,只佩戴一只黑纱

所有第3天准备到火化场送行的吊唁者

都要在胸前佩戴白花

在亲人去世的一段时间内

直系亲属都要佩戴黑纱

一般戴到三七或五七

多的也有戴到百日的

祭祀主角—烧纸

烧纸为长方形草纸

上面用月子以横7竖5的排列方式刻上钱印

钱印轮廓要清晰可见

横着将每张烧纸卷起时

钱印要鼓起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老人咽气的时候由儿女在火盆内烧几张烧纸打路

使亡灵能够顺利通过鬼门关

然后每6小时烧一次

并且口中要念叨保佑全家平安之类的吉祥话

葬礼流程知多少

老人去世后,穿好寿衣,由床上抬到吉祥板上

脚要顶墙,墙上面要挂纱帘

然后由大了在亡灵口中放一枚金钱

为了是让死者顺利地渡过冥河

冥河上有舟子负责撑船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亡灵口含的钱就是付给冥河舟子的船费

另有说法是投胎的时候要给孟婆的汤钱

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

在其脚下放两捆整打的烧纸

还要在海被的四个角上放四枚钱币

在左手放一个金元宝

右手放一个银元宝

念经

那时候,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请四棚经

即僧道禅尼来念

没有条件的可以请师傅经

一般都是杠房师傅代念

不过念的绝对是正经经文

可不是咱们在《白事会》里听到的那种哦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行礼

在死者头前行礼

所有直系和旁系的晚辈行大礼

磕4个头

同时杠房师傅叫号“一叩首,二叩首,三叩首,再叩首”

直系晚辈行礼后要跪在亡灵两旁陪礼

旁系晚辈给亡灵叩首时

亡灵两旁的所有直系晚辈应陪叩4个头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小辈给亡灵叩头时候

只有直系小辈陪叩

所有朋友以及街坊邻居行礼鞠躬礼

鞠4个躬

同时杠房师傅叫号“一鞠躬,二鞠躬,三鞠躬,再鞠躬

送路

倒头的转天晚上9点或者10点进行送路仪式

仪式第一项为开光

所有亲属站在一旁观看

由杠房师傅代理

用棉花沾酒精擦拭死者的眼睛耳朵和嘴

开眼光开耳光和开嘴光

接下来是开全光

开光时杠房师傅要念吉祥话

开光结束后杠房师傅会询问亲属是否满意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然后用一面小镜子由亡灵头部照到脚部

让死者自己“看”一遍

最后把小镜子摔碎

第二项就是送路

由亲朋好友搭着纸牛纸马,纸轿子

童男童女,和一部分花篮花圈

其他人都拿着一只点燃的香

同时还要念经,一起浩浩荡荡来到十字路口或大路上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然后点燃所有纸活和花圈

全晚辈按照辈分跪列两个纵向

面向火堆磕4个头,然后从另一条路回到灵堂

回灵堂的途中,所有的人不可以回头观看

更不可以望向火堆

送路的时候天上最好有星光和月光

那么亡灵可以顺利的通过望乡台

辞灵出殡

送路的转天早上就要出殡了

如果送路之前没有进行开光仪式

那么出殡之前进行也可以

所有准备参加出殡的人员每人拿一个小馒头和一枚硬币

亡灵的长子扛着写有“西方接引”的阴魂幡

儿媳双手托着骨灰盒,长孙双手拖着亡灵的遗像.

亡灵的次子手持“哭丧棒”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所有准备参加出殡的晚辈在跟在后面走出门外

在出门之后有亲朋好友在灵堂燃放鞭炮

其他留守在门前按照辈分面对面跪为两个纵向

男女各一个纵向

长子面前放一个用红纸包裹的砖头

手里拿一个泥碗或普通饭碗

当杠房师傅们将亡灵抬出大门时候

长子将泥碗摔碎在砖头上

口念“爸爸(妈妈)留财”

然后全体晚辈磕4个头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直系亲属跟随着棺材一起上灵车

其他亲朋好友上其他车辆

一同开往殡仪馆

途中过地道和路口的时候

上桥下桥的时候坐在灵车里面的亲属

要撒买路钱(白纸钱和花瓣)

到了殡仪馆所有亲属来到悼念大厅进行悼念仪式

奏响哀乐全体人员默哀

默哀完毕后缓缓围绕亡灵一圈告别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最后所有人员来到殡仪馆的焚化园

焚化剩下的花圈花篮

同时所有晚辈下跪磕4个头

全体人员将手中的小馒头和硬币

以及胸前的白花掷向焚化园

所有不参加圆坟的人员

撕扯自己身上的孝服也投向焚化园

回到家后,有人在门前点起火盆

所有人迈过火盆

然后拿一个小的糖馒头和一块冰糖吃掉

圆坟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殡仪馆一般都有圆坟的场地

亲友们把骨灰盒放好,要点燃整股的香

还要烧纸钱、上供品

所有晚辈按照备份磕4个头

然后烧掉死者的遗物

并由死者未婚的孙子和孙女

绕坟正转3圈,反转3圈进行“开门”

人们认为开门后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、叙述衷肠

死者也可接到晚辈们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钱、食物等

在阴间生活富足,不愁钱花,最后燃放鞭炮

圆坟后,将骨灰暂存在殡仪馆的骨灰存放处

烧七纸

死者的直系和旁系亲属每隔七天的晚上烧一次纸

共烧七次 地点在十字路口或大路上

最好还是有星光和月光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其他习俗

出殡去火化场的车要单数

日子也要选阴历单日子

去火化场的路上的所有车里不能空着

必须坐人

在天津郊区的一些地方

还有“结阴婚”的风俗

就像《京城81号》那样

寡妇如果跟着去火葬场烧人将来不许再嫁

死人起灵出门后要留下个人将支床板的凳子踹到

没结婚的小伙子在丧事帮忙的时候不能跟着抬死人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丧事后跟着抬尸体的人都带着白线手套

抬完以后用白酒洗手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若死者为80岁以上

轿帷和仪仗执事、棺罩和大杠也都要用红色

俗称“老喜丧”

女眷要戴红喜字绒花

至今还能看到这种遗风

说了这么多

我们可以发现

过去在咱们天津要大办一场丧事

是非常复杂的

现在虽然很多地方还是会有

遗留下来的一些风俗

但是整体已经简单很多了

鬼节聊鬼:过去天津“白”事儿,原来那么“白”......
白事知宾

而且在一些规定的限制下

以后的丧事恐怕会办的更加简单了

很多人觉得一些仪式

是祖辈传下来的

具有纪念意义

能够寄托对亲人的哀思

尽最后的孝心

也有人认为

时代在进步

一些繁琐的仪式终究被取代

与其在意死后的仪式

不如趁着亲人在世好好尽孝

毕竟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遗憾

是无法弥补的